生物性質及指標
污水處理方案心污水中微生物:以細菌和病毒為主。
心污水生物學檢測指標:大腸菌群數、大腸菌群指數、病毒、細菌總數。
大腸菌群數:每升水樣中所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目;
大腸菌群指數:查出1個大腸菌群所需的少水量;
病毒:測定方法有數量和蝕斑測定法;
細菌總數:大腸菌群數、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細菌數總和,
以每毫升水樣中細菌菌落總數表示。
污水處理就是采用各種技術和手段,將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質分離去除、回收利用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水得到凈化。
按原理可分為
物理處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呈懸浮固體狀態污染物質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格柵截留法、沉淀法、氣浮法和過濾法等。
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分離回收污水中各種污染物質(包括懸浮物、膠體和溶解物等)的方法,主要用于處理工業廢水。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電解、氧化還原、汽提、萃取、吸附和離子交換等。
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的無害物質的方法。主要方法有好氧法和厭氧法兩大類。
化學性質及指標
酸堿度: pH表示,為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是污水處理工藝中常用的指標之一。
pH值>7表示水呈堿性,而PH值<7則表示水呈酸性。
堿度:污水中含有的能與強酸產生中和反應的物質,即H+的受體;
主要包括:氫氧化鈉堿度、碳酸鹽堿度、重碳酸鹽堿度。
單位: mg/LCaCO,其值大小代表此廢水對外來酸堿的緩沖能力。